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热点关注 > 正文

对岭南先贤“循迹追光”!增城“挂绿人文讲堂”首期开讲_今日看点

2023-05-09 23:07:35 广州增城发布

人间五月天,浅夏胜春烟

五月,有春风拂面的温柔


【资料图】

有浅夏微凉的情意

有对先贤大儒的“循迹追光”

5月7日,由增城区图书馆主办,增城区文化馆、增城区博物馆协办的“挂绿人文讲堂”第一期活动“岭南先贤说”开讲。知名作家、文化学者孙卫明闲话56位南粤先贤,向增城百姓讲授古代仁人志士的多彩人生、传奇故事。

“他们仿若璀璨的星星,穿过漫长历史隧道,照亮了岭南的天空。”在孙卫明看来,从秦汉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56位影响全国、造福岭南的南粤先贤,成为世界了解岭南文化、读懂美丽广州的重要“窗口”。

挂绿人文讲堂

因增城挂绿荔枝而得名

超越物质属性的荔枝文化

与岭南文化交相辉映

在讲堂上实现时空“对话”

古今共鸣

话千年纵横

打开多维情感空间

孙卫明是一位文化学者,也是一位知名作家。他长期研究岭南先贤,著有《闲话南粤先贤》(上中下三册)等多部人文著作,新著《南粤先贤说》(上下册)刚刚出版,即将首发。在他看来,岭南文化是以土著文化为基础,不断吸纳中原文化等域外文化,以及海外文化的精华,既属中华文化之一系,又是独树一帜、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。

孙卫明介绍,经文化专家认真遴选,共评出56位岭南先贤。他们在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,功绩影响深远。他们的故事,既是岭南的发展史,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后人看来,这些人自觉与不自觉地承担传承岭南文脉的历史使命,展现出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的豪迈气概。

在广东历史上,56位先贤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各个领域中为国家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,在全国有重要影响,他们既包括原籍广东人,也包括虽非粤籍但在广东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。

他们中不乏“开风气之先”、引领时代的“弄潮儿”,如南越国的创建者赵佗,“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”的冼夫人,中国最早留美学生之一的容闳,中国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

先贤中还有并非广东籍的历史人物。韩愈曾两度到粤任职,担任阳山令、潮州刺史。他关心民生疾苦、兴学育才、移风易俗,对岭南文教影响深远,潮州山水为之易名。大文豪苏轼是四川人,他在岭南6年,所至之处,关心民间疾苦,倡导文教。他还有诗云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被民间誉为“包青天”的包拯曾任端州(今肇庆市端州区、高要区)知军州事,《题端州郡斋》是其在端州创作且唯一存世的诗作,饱含了其清心直道的治政为人理念。包拯在端州任职3年,体察民情,关注民生。

“先贤和今人相比有何不同?”孙卫明表示,“最大的不同在于,他们已经逝去,而我们还在生活。既如此,今人为何还会缅怀这些古人?一百年后,是否还会有人提起我们?”在他看来,先贤们为后人所推崇,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活力,有理想,人生充满生机,不曾浑浑噩噩虚度一生。

看增江流淌

千年文脉如缕不绝

增江河水千年流淌,孕育下的增城成为厚重的文化沃土,闪耀着道德与文化的光辉。这一切,离不开先贤的带动和影响。在56位先贤中,湛若水和崔与之就来自增城。他们的精神信仰、伦理道德、价值观和行为取向,镌刻增城史册,代表了增城形象,展现了增城精神,传承了岭南优秀文化。

陈碧信/摄

湛若水

湛若水集理学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于一身,与王阳明齐名,官至三部尚书,创立“甘泉学派”,其精神至今仍滋养着增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,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抹文化亮色。他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,以“随处体认天理”为宗,提出“格物为体认天理”与“为学先须认仁,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”的理念,其创立的“甘泉学派”是岭南心学的集大成者,与王阳明的“阳明学”被时人并称为“王湛之学”。他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,弟子多达数千人,遍布大江南北,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。

湛若水是56位先贤里,仅次于赵佗的高寿者,活到了96岁。“是不是因为读书多、热爱事业,才让他的生命力如此旺盛?”有听众这样提问。对此,孙卫明回应说:湛若水90多岁高龄时,他还让门生朋友将对他的规劝都写出来,以期改正进步;湛若水自感大限将至时,澄心默坐、神色肃然,临终前他于怀中画“正”字,意为“得正而毙”(获得道义而死,死而无悔)。“人通过自己的努力,获得多数人的尊重,这是长寿的秘诀之一,也许人的身体也会随之发生奇妙的正向变化。”

崔与之

另一位先贤崔与之,被誉为“粤词之祖”,为官、为文流芳千古。现场,一位观众提问:“崔与之十三次推辞人人羡慕的丞相位置,他为何能够这么‘任性’?”孙卫明解答到,这跟当时的局势有关。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,作为清流的崔与之索性辞官返乡,著书立说、教育后人,以另外一种方式为社会文明的发展做贡献。

如今,增城区大力实施甘泉文化工程,推动甘泉文化品牌打造,让甘泉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,在保护中传承、在传承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。开展“诗想者”阅读推广品牌活动,让崔与之的故乡岭南诗词重镇增城与诗再结新缘,让千年诗脉如缕不绝,传承有序。

品时空“对话”

实现古今文化共鸣

“挂绿人文讲堂”是继好书相约、诗想者、学海艺谈后,增城区推出的又一项品牌文化活动,旨在搭建文化平台,邀请文化学者,赓续人文血脉,厚植城市底蕴。

增城挂绿,闻名世界。挂绿人文讲堂,活动名称正是源自该珍稀品种。相传,湛若水在辞官回家的路上,路过福建著名的荔枝之乡枫亭,品尝到一种十分美味的荔枝。湛若水便把荔枝核带回增城栽种。新长出的荔枝,不仅具有原来的风味,更多了耐储存的特质,这就是后来的荔枝名种“尚书怀”,湛若水的后人在此基础上,进而培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挂绿荔枝。

清代文学家朱彝尊慕名入粤观赏,赞之:“南粤荔枝,向无定论,以予论之,粤中所产挂绿,斯其最矣。”从朝廷贡品到诗文颂扬,足以窥见挂绿之美名。

如今,挂绿已深深融入增城人的生活。无论是挂绿小学、挂绿广场等种种以挂绿命名的地点,抑或是挂绿果实所具有的表彰模范引领作用,挂绿一词,早已超越荔枝的物质属性,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印记,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增城人的成长,成为增城人的特别信仰。

在增城区图书馆,还专门设立挂绿人文室(文献资料专藏),收集《广州大典》《四库全书》等文献;举办“挂绿人文讲堂”,实现时空“对话”,追求古今共鸣。

读懂五十六位先贤

触摸岭南千年文脉

与先贤“对谈”

感受人情温度与人性弧光

穿透历史雾霭

发现人心相通之处

来源:区融媒体中心,记者陈颖诗

编辑:刘樱洁

责编:黄家荣、林汝嫦

审核:朱卓东、张慧芳